米乐

热线电话

为何糖尿病人要吃甲钴胺?甲钴胺对5种病效果好但也有副作用

  王大爷是一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。近几年来,他常感到右腿发麻,有时候感觉像被针刺一样。虽然这种症状一直存在,但王大爷并没有特别在意。然而,就在上周,他突然感到右腿剧烈疼痛,每次发作持续几秒钟,非常痛苦。于是,他决定前往医院检查,医生告知他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。

  另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是张阿姨。她也曾经出现过下肢麻木的情况,但她与王大爷不同,她第一时间就去医院做了检查。在医生的指导下,她服用了甲钴胺等药物,下肢麻木症状逐渐缓解。至今,她再也没有经历过肢体麻木或疼痛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。

  二甲双胍是糖尿病的一线型糖尿病患者很重要。然而,长时间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合成和吸收,这被认为是它的“致命”缺点之一。此外,如果血糖一直得不到稳定控制,糖友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。为减少这一些状况的发生,医生通常会开具甲钴胺片。

  甲钴胺片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,能够轻松进入神经细胞,参与神经元腺嘌呤核苷的合成。它促进叶酸的利用和核酸代谢,改善神经细胞功能,加速对退化、病变和萎缩的神经组织的修复。通过这一种方式,甲钴胺片有助于糖友更好地控制病情。

  甲钴胺和维生素B12是两种重要的维生素B族成员,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,但有着一些区别。

  首先,钴胺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B,其构成成分最重要的包含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。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,钴胺可大致分为氰钴胺、甲钴胺、羟钴胺和腺苷钴胺。只有甲钴胺和腺苷钴胺能够直接被人体利用,其他种类需要转化成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后才能发挥作用。

  氰钴胺,即维生素B12,是最早被发现的钴胺。它本身没有直接的生物活性,因此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前药使用。维生素B12会先释放为羟钴胺,然后再转化成甲钴胺和腺苷钴胺,最终参与生化反应。人体内可以储存2-5毫克的维生素B12,丢失率约为每天0.1%-0.2%。明显的维生素B12缺乏在大多数情况下要3-6年的时间才能发生。

  甲钴胺是内源性辅酶B12的甲基化活性剂,存在于血液、骨髓和其他体液中。它无需吸收和代谢即可直接被人体利用,还会参与体内物质的甲基转换,特别容易运转到神经细胞的亚微结构内,如线粒体、核糖体和细胞核等。甲钴胺具有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、脂质和核酸合成的作用。此外,甲钴胺也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重要辅酶,参与到甲硫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。

  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,甲钴胺被认为是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,具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减轻外周神经痛的药物作用。

  在用法上,甲钴胺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和生物转化即可被机体利用,因此在治疗神经系统病变时比维生素B12效果更好,能更好地改善神经元的传导。

  此外,两者的给药剂量也不相同。维生素B12常见用法是25-100微克/天或隔天一次50-200微克,而甲钴胺则是口服500微克/次,一天3次。

  甲钴胺在应对多种疾病方面都显得独具专长。与非活性的维生素B12相比,甲钴胺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器。它不仅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,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再生。这些作用共同作用下,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。

  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,口服甲钴胺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在治疗效果上表现相似。

  在二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,甲钴胺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。这些药物包括羟苯磺酸钙、马来酸桂哌齐特、长春西汀、西洛他唑、α-硫辛酸、前列地尔等。

  对于嵌压性神经损伤,尤其是由颈椎和腰椎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,甲钴胺展现出了良好的修复效果。此外,甲钴胺也能够适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。

  甲钴胺对于缓解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。此外,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、小剂量加巴喷丁、阿米替林等也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轻疼痛症状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联合用药的剂量较小,副作用较小。

  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,临床研究显示甲钴胺的疗效较好,尤其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维生素B12。

  甲钴胺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,但在使用的过程中,需留意以下几点情况。

  首先,无论针对何种适应症,在使用甲钴胺超过一个月且未见改善时,应立马停止用药并咨询医生,以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方案。

  此外,那些长期接触汞及其化合物的化工从业人员不宜长期服用甲钴胺,这可能加重药物副作用。

  在用药方法上,口服时可以直接吞服或溶解于温水中后服用。对于注射,应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注射,也需避开神经较丰富的区域。

  在临床实践中,口服甲钴胺可能引发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下降、腹泻等副作用。如果副作用严重,应立马停止用药。对于注射甲钴胺,可能会引起皮疹、呼吸困难、头痛、多汗等过敏反应。如果出现过敏反应,也需停止用药。同时,在用药过程中,定期的医生随访也是很重要的。

上一篇
下一篇